全球低空经济论坛
CLAEC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Media
到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头雁奋飞“天空之城”
2024-06-07   来源:湖北省政府

低空经济,未来已来。

2024年开年,无人机空域标准及无人机产品安全管理条例正式生效,“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民航局发布数据显示,到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

政策催化,资本追捧,各地也布局火热,竞逐这一万亿级新赛道。

5月27日发布的《城市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报告(2024)》显示,武汉在研发、制造与市场落地环节表现出色,跻身全国前十,产业跃升潜力巨大。

在湖北,如何发挥武汉的“头雁”作用,把低空经济锻造为新的经济增长极?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多方走访,探寻武汉竞逐“天空之城”的脚步。

集群成链,超200家汉企列阵

5月24日至26日,2024第八届世界无人机大会暨国际低空经济与无人系统博览会在深圳举行,来自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家无人机企业集中参展,其中多家武汉企业携尖端机型、最新解决方案惊艳亮相。

“这是我们刚推出的轻型四旋翼无人机S200系列,支持边飞边算、边端双算,显著提升实时数据分析能力,同时能直连卫星进行短报文通讯,确保无信号区域信息的及时传输与接收。”普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虎介绍,该机型还配备了业界第一款小型1k红外四光云台,能使夜间作业效率倍增。

为给无人机作业“减负增效”,会场上同步推出K02、K03无人机自动换电机库,分别仅占地1平方米和0.36平方米。前期部署后,无人机即可在不同机库之间自由飞行,可最大限度发挥其自主巡飞效率。

多项创新,不仅赢得了业内广泛关注,也在全球市场的白热化竞争中脱颖而出。该公司业务涉及能源安全、生态环保、智慧园区等多个领域,已服务全球100多个城市、1300余家客户,并参与制定无人机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

在武汉,打开低空想象力的不止普宙科技一家——

十年磨一剑。2014年成立的电鹰科技,去年营收超3000万元。在民用领域,电鹰科技无人机广泛应用于电力和新能源运维巡检、航空测绘等行业,累计飞行起降超10万架次;

聚力技术研发,飞流智能手握近百项自主知识产权,陆续发布“一巢多机无人机移动式巡检系统”“可上塔的小型机巢”等行业领先技术和产品,已在多地部署应用;

从两江四岸的广阔天幕出发,长江千机穿越全国,让无人机灯光秀成为扮靓夜生活的“美丽神器”。公司技术、销售团队不到20人,2023年产值跨过千万元大关;

今年1月,国内低空经济头部企业海直通航签约落户,将从事低空应急救援生产业务,现有超40架飞行器将全部入驻汉南机场。

据统计,武汉现有200多家从事无人机研发、生产、销售、培训、服务的企业,覆盖从上游零部件到下游场景应用的各个环节,其中最具“含金量”的整机研发制造企业10余家,产业实力在国内不容小觑。

示范引领,特色场景解锁多种可能性

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技术价值的实现,越来越依靠场景的牵引。

紧跟市场发展风向,2023年发布的《推进武汉市无人机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打造武汉经开区、东湖高新区两大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区,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拥有一定自主创新能力的良好生态。

武汉有哪些适合无人机应用的场景?具体施策情况如何?

“我们正以短途运输、低空物流、应急救援、空中游览、研学培训、智慧城市管理、航空运动、试飞维修等八大类场景为牵引,为低空经济领域各类企业厚植落地发展的沃土。”武汉经开区通航产业园负责人介绍。

早在2015年,武汉经开区便开始探路低空经济。该区设立通用航空及卫星产业园,建成汉南通用机场,凭借过硬的硬件设施,成功举办了两届国际航联“世界飞行者大会”,吸引了多家业内知名企业入驻。

目前,国家华中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双中心”正在园区内加速建设,计划年内启动,“低空经济+应急”应用场景快速成型。

在东湖高新区,依托区内密集扎堆的无人机企业,全国首个低空共享无人机应用示范区腾空而起。借助不断升空的“空中鹰眼”,各部门不仅大幅提高了监管能力,还通过数据共享平台,协力开拓出一条城市高效治理的新路径。

一键交通巡查、实时环保监测……去年,东湖高新区低空共享无人机应用示范区二期项目启动,预计今年10月竣工验收。届时,186架各类型无人机、128套自动机库,将全覆盖区内518平方公里低空空域。

为让更多低空经济场景加速落地,今年4月,东湖高新区开设全国首个“低空经济服务窗口”,为无人机登记注册、活动申请、空域报备等一揽子业务提供便利的咨询与帮办服务。

多方携手,低空经济场景正在江城拓展:监测水域变化,无人机每年沿河湖累计飞行1.8万余公里;“汉马”赛道上,无人机“陪跑”数万参赛者,助力及时处置突发状况……

今年3月,武汉市交通运输局智能交通中心与武汉数据集团签订意向合作协议,年内全市低空共享无人机巡视点位或将增至150处,有效赋能交通管理、应急指挥、文旅服务等多个场景。

多地竞跑,武汉如何提速奋飞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不仅产业链条长,涵盖了航空器研发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飞行服务保障等各产业,而且应用场景丰富,既包括传统通用航空业态,又融合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低空生产服务方式,对经济增长有极大拉动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北京、深圳、广州在内,今年全国已有超20个省市地方政府出台了低空经济的支持政策。

为抢抓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机遇,加速提升城市在低空经济领域的竞争力,今年5月,武汉市政府出台《武汉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真金白银助力打造低空经济发展新高地。

针对低空经济重大项目,落户后有机会获得不超过1000万元的奖励;鼓励各区设立低空经济专项基金,市、区共同形成总规模100亿元的低空经济发展基金群……重金招引的同时,新政策在试点航线、人才引育、企业技改等多个方面给予针对性支持。

“武汉可利用固有的产业生态优势,补强低空经济的上下游供应链、产业链。”陈虎建议,结合本地极具竞争力的北斗、地理信息、光电子信息产业,进行相关技术的联合研发,提升“汉产”飞行器的辨识度和影响力。

“为让各类飞行器飞得更好更快,在加快低空航线、起降点建设的同时,也应进一步完善空域规划管理,出台更加完善的政策法规,让低空飞行器‘看得见、呼得着、管得住’。”旭日蓝天(武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军说,武汉可加强探索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协调与合作,为无人机在各领域的深度应用“建章立制”。

他建议,未来的航线规划,不应仅局限于武汉市内,可面向武汉都市圈,打造更多样、更具生态的应用场景,深度激活产业对上游无人机厂商、解决方案企业的内生需求。

“当前消费级微小无人机竞争格局明确,武汉可以重点招引、扶持研发生产中大型无人机整机企业,向工业级无人机应用发力,有效带动其他多元产业的进步。”湖北省无人机行业协会会长蔡晓东说,“无人机,以前只是‘会飞的照相机’,以后要做‘会飞的机器人’,迎接‘无人机+’时代来临。”(马文俊、熊肖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