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低空经济论坛
CLAEC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Media
中飞院:低空经济领域的“国家队”担当 ——从“一张网”到“生态圈”
2025-03-05   来源: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3月3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以下简称“中飞院”)联合中国低空经济联盟成立的“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进入“系统化、标准化”发展的新阶段。

研究中心汇聚了民航、通信、导航、气象、信息等领域的顶尖力量,致力于制定低空交通管理标准,建设低空数据共享与信息集成平台,推动低空技术创新及设备研发,形成“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这种跨领域协作模式,将加强跨行业、跨领域的协同创新,为低空经济的规则制定提供科学性与权威性保障。

这一全国级平台的诞生,不仅彰显中飞院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先发优势,更折射出其作为民航教育“国家队”的战略视野与责任担当。



中飞院副院长唐庆如教授与中国低空经济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教授共同为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中国低空经济联盟部分创始成员——中交遥感、狮尾智能、超图软件、零重力飞机、航天宏图、华为技术、博能股份、西旺集团、青岛地空产融、交控科技、雷通科技、航宇空管等负责人共同见证研究中心的成立。

会上,唐庆如表示,低空经济是未来航空产业的重要增长极,而低空交通的科学规划与高效管理是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中飞院作为世界民航职业飞行员培养规模最大的高校,将充分发挥自身在飞行训练、空管、航空工程及运行管理等领域的优势,依托研究中心,为低空交通运行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罗军表示,研究中心作为“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项目的重要智库平台,借助中飞院国内领先的低空交通资源,中心的成立对于引导我国低空交通指挥网络和地面若干飞行服务平台规划,促进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中飞院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布局远不止于技术应用。早在2024年,学院便联合国际测试委员会成立“国际航空评价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并牵头组建“低空经济标准工作组”,推动全球评价体系的构建。这一前瞻性布局,体现出学院对低空经济“软实力”培育的深刻洞察。

此外,中飞院的低空经济实践始终紧扣国家战略与地方需求。2024年,学院获批“成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并与成都市共同组建全国首个低空气象台,聚焦低空经济与城市发展的深度融合,探索数字低空生态体系与基础设施创新。与此同时,学院与德阳市合作举办低空产业发展研讨会,推动“政企校”协同,助力成渝地区打造低空经济高地。

在法治保障领域,学院亦发挥独特优势。依托四川省法学会航空法学研究会,学院为遂宁市等地方的低空经济立法与监管提供智力支持,推动适航审定、飞行安全等法规体系的完善。这种“学术研究-政策建议-实践落地”的闭环,展示出中飞院作为民航领域智库的多元价值。



中飞院拥有国内最优质的低空运行管控资源,通航小时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依托国内交通运输专业中唯一的低空管理方向,中飞院空中交通管理学院获批具备民用航空低空飞行服务专业人员基础培训机构资格。研究中心设立在中飞院空中交通管理学院,将汇聚飞行技术学院、航空电子电气学院等其他二级学院在低空交通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同时,不断整合全国低空空域资源,构建统一、智能、协同的低空交通管控与服务平台,为国家低空经济发展和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

随着“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的推进,中飞院的角色将进一步升级。从培养飞行员到塑造低空经济规则制定者,从单一学科建设到跨领域协同创新,从“飞行训练”到“空域经济”,中飞院正以“民航教育国家队”的身份,引领中国低空经济走向规范化、规模化与全球化。

正如中国低空经济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所言:“低空经济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交通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中飞院通过“一张网”串联起技术、人才、政策与市场,不仅为万亿级产业铺路,更为全球低空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方案”。未来,随着飞行汽车、智慧空管等技术的突破,中飞院将继续站在时代变革的前沿,书写中国民航教育的新篇章。